2025-09-09 08:55 來源:光明日報 作者:孫意遠 鄭瀾 點擊:
湖南師范大學是國家“雙一流”建設高校和“211工程”重點大學,自1938年建校以來,始終秉承“仁愛精勤”校訓,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材。
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(以下簡稱“學院”)擁有體育學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、體育教育國家首批特色專業建設點,還擁有2個國家一流專業,近年來又新建3門國家級一流課程,已成為培育面向未來卓越體育人才的重要基地,為服務教育強國、體育強國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。
戰略引領:錨定育人方向 規劃人才培養新藍圖
學院以服務教育強國、體育強國建設明確人才培養方向。在對接教育強國建設中,學院通過深化實踐育人,將“健康第一”理念融入卓越體育教師培養的各個環節,從課堂教學到教育實習,再到社會實踐,全方位構建起促進體育教師健康教育素養的良好生態。面對體育強國建設,學院大力推廣體育活動,傳播健康生活理念,不斷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;在弘揚體育文化的過程中,深入挖掘中華體育精神內涵,推動其廣泛傳播;在對外體育交往中,積極搭建交流平臺,提升國際影響力。
實踐賦能:聚焦能力提升 打造人才成長新路徑
學院以“四輪驅動”突出實踐導向,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有力支撐。在實驗教學環節,學院構建“自主創新型實驗課程體系”,系統整合分散于各門課程中零散重疊的實驗內容,將其納入學科前沿和交叉學科知識圖譜,撰寫實驗系列教材,并獨立設課;通過“演示—基礎—綜合—設計—創新”5層進階環節,逐級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、綜合應用能力與創新應用能力。
運動實踐中,學院通過推進學訓結合,以賽促訓,分層建設40支高水平運動隊,讓冠軍教練走進課堂,加強開放創新,打破學科壁壘,促進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。
教育實習階段,學院以新課標為導向,在教育“學習—見習—實習—研習”到畢業論文全鏈條中系統嵌入健康教育模塊。通過強化基本功訓練,模擬新課改場景,增設表現性評價,推動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教育知識向健康促進能力轉化。
社會實踐板塊,學院依托“三下鄉”等項目,組織學生深入鄉村基層開展體育支教和體質健康篩查。結合“挑戰杯”“互聯網+”競賽,引導學生圍繞鄉村體育問題開發解決方案。
融合發展:打破壁壘界限 構建協同育人新模式
學院以“五域融合”體現培養主體多元協同。在體教融合方面,學院牢固樹立“健康第一”教育理念,將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學、訓練與學生生活,讓學生在鍛煉中享受樂趣,增強體質,健全人格,錘煉意志。
科教融合方面,學院充分整合生物學、醫學等多學科資源,融合AI、VR、AR等前沿技術,建成“健身運動處方綜合設計虛擬仿真實驗”國家級一流課程;將教師科研項目轉化為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,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實現自主創新能力的躍遷。
校企、校地融合層面,學院深化“政府—學校—行業—社會”多元協同機制,推行“高校+行業”雙導師制,聯合制定培養標準和職業規范;以校企共建賽艇隊、省隊校建空手道隊、校地共建乒乓球隊為典范,創新校政企協同育人機制。
中外融合方面,學院依托中英合作“體育教育”本科培養項目,引進英方理實融合(“32理論學時+32實踐學時”)課程體系,采用情境教學、項目教學等多元方法,培養學生全球化視野、批判性思維與實踐創新能力。已培養351名擁有中英雙學位的體育教育專業國際化人才。
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與探索實踐,學院在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方面成績斐然,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能力得到了全面發展。在競技體育領域,學生在奧運會及國內外重大賽事中屢獲佳績。田徑隊多次在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中奪冠。該培養模式也得到兄弟院校的廣泛贊譽與借鑒。
教育,是培養人才、傳承文明的核心力量;體育,則是強健體魄、砥礪精神的關鍵要素。學院將持續深化卓越體育教師培養體系改革,不斷探索創新,以教育之力厚植國家發展根基,以體育之魂鑄就民族強健體魄,為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輸送更多優秀人才,為實現強國夢想持續貢獻力量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epaper.gmw.cn/gmrb/html/2025-09/09/nw.D110000gmrb_20250909_4-04.htm
上一條:【新湖南】湖南省慶祝第41個教師節大會,湖南師范大學6位校友榮獲表彰
下一條:【光明日報】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:“一核四翼”培養人才
【關閉】